多家機構的最新研究發現,全國碳市場的實施可以進一步鞏固減排效果將疫后經濟重建與綠色轉型相結合,有望在實現經濟持續增長的同時,使碳排放按時甚至提前達峰

最新一期的《中國環境管理》綠色低碳發展專題刊登了多篇有關碳市場,碳減排的研究報告。
北京理工大學能源與環境政策研究中心教授唐葆君等專家的研究認為,在沒有其他氣候政策干預的情況下,疫情帶來的短期減排效應不足以保障中國各項氣候目標的實現,因此,落實碳市場政策十分必要。
啟動全國碳市場,可以促進投資,減少能源使用和碳排放唐葆君說
上述專家們預測,到2030年,不同情景下的碳價將在196.08—229.73元/噸之間日前,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開市首日,首筆碳排放權交易價格為52.78元/噸19日11時30分的碳價為52.08元/噸
北京理工大學能源與環境政策研究中心教授曲申等專家的研究認為,復蘇政策在刺激經濟的同時,將可能帶來能源消耗的增長和環境排放的增加而伴隨著我國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提出,各行業的綠色低碳轉型將進入快車道
研究人員也發現,從行業間互相比較的角度來看,對降低中國整體排放的貢獻程度從高到低依次為:電力行業,鋼鐵行業,水泥行業,交通行業,石化行業除了電力行業的加速減碳能夠使得十四五期間及十五五初期全國碳排放量維持在相對穩定的水平之外,其他任何單一行業的加速減碳都無法阻止碳排放量持續增長的趨勢
以上結果反映了電力行業轉型在碳達峰過程中的相對重要性曲申說
對此,北京理工大學管理與經濟學院博士吳鄖等研究人員認為,考慮到碳中和愿景下全社會電力需求大增,電力部門低碳轉型時間緊迫,難度加大,且受技術發展不確定性影響較大需增加風電,光電為主的可再生能源技術研發投入,助力其盡早發揮零碳優勢
唐葆君等專家表示,疫情后雖然碳排放顯著下降,但長期看并未實現減排,因此應繼續推進碳市場政策的實施,促進減排和能源結構的優化國外疫情的不確定性將導致國內碳市場中控排企業碳排放的波動,從而引發碳市場碳價的波動,應及時調控市場配額,促進碳價穩定
曲申等專家也建議,發展綠色產業,包括新能源,新基建,大數據,數字化與智能化產業等,從而在淘汰傳統落后產能的同時,創造新的經濟增長點和就業崗位進一步推進綠色產業的市場化改革,主要包括電力市場化改革及能源市場化改革等,通過公私合營等方式吸引更多民間資本進入新興行業
。
聲明:本網轉發此文章,旨在為讀者提供更多信息資訊,所涉內容不構成投資、消費建議。文章事實如有疑問,請與有關方核實,文章觀點非本網觀點,僅供讀者參考。
猜你喜歡
-
游客在進入北京環球度假區時須核驗北京健康
具體如下:北京環球度假區繼續按照相關政府部門的限流要求,以預約入園的形式加強人流動態監測和...詳情
2022-04-28
-
杭州湘湖的草坪人氣很高不少人在這里搭帳篷
湘湖邊亂搭帳篷,煞了春日風景景區出臺最新政策,將設置臨時帳篷搭建區,后續還要增設露營服務區...詳情
2022-04-14
-
南非徐霞客在云南:從行萬里路到吃百碗米線
題:南非徐霞客在云南:從行萬里路到吃百碗米線的文化之旅杜安睿來自南非,是一名國際注冊會計師...詳情
2022-04-10
-
廣州新增3例本土確診病例雙層觀光巴士全部
廣州新增3例本土確診病例雙層觀光巴士全部停運廣州市政府新聞辦公室21日公布的信息顯示,過去...詳情
2022-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