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間經濟成為拉動城市消費的新增長點。許多消費場所夜間的銷售量和銷售額都超過白天,夜間消費具有很大的成長空間。”7月12日,在重慶解放碑舉行的第四屆中國夜間經濟發展高峰論壇上,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副院長張威表示,包括夜間經濟在內,聚焦8大重點領域的商品和服務,將激活消費潛能。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這些重點領域之間相互融合,其中就包括旅游、文化、體育、休閑娛樂等領域。
消費發展長期向好
今年上半年,我國消費呈現快速恢復的態勢。
張威說,從長時間來看,我國消費韌性強、潛力足的特點沒有變,消費發展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消費提質升級的大趨勢沒有變,尤其是服務消費還有很大潛力。
但是,滿足我國居民消費升級需求的商品供給不足,拖累了消費潛力的充分釋放,尤其是與人口結構和消費需求相適應的健康、旅游、文化、養老等服務供給不足,不利于我國消費新增長點的培育。因此她認為,聚焦8大潛力領域才能激活消費潛能。
排在第一位的是夜間經濟。
在“夜經濟”圖景中,晚8點到10點成為夜晚消費的高峰期,期間的消費額占晚8點到次日早晨6點消費總額的一半左右,許多消費場所夜間的銷售都超過白天。
7月12日,重慶夜生活節開幕 記者 文靜/攝
艾媒咨詢將中國夜間經濟的發展分為了五個階段:
第一階段以延長營業時間為主要特點,餐飲、購物等傳統以白天活動為主的服務向夜晚延長時間;第二階段的夜間經濟業態豐富起來,酒吧、KTV、迪廳/舞廳、夜總會等活動以夜晚為主、白天為輔的現代服務業走向本土化、規模化;第三階段,北京、天津、成都、重慶、上海、濟南等地紛紛出臺相關政策舉措,激發夜間經濟新動能;第四階段在疫情影響下,夜間消費模式逐步向線上轉移。特別在直播模式發展下,夜間線上消費成為新主流;第五階段,供給端和需求端同時發力,“夜間經濟+”成為夜經濟新藍海。地攤經濟、首發經濟、直播經濟多元耦合,產生城市夜間經濟品牌效應。
“夜間消費具有很大的成長空間。”張威建議,要打造夜間消費載體,支持夜間商圈、夜間消費聚集區建設,營造夜間景觀并融合地方特色文化符號、生活氛圍和商業業態,推動夜間經濟向產業化、專業化和品質化方向發展;豐富夜間消費業態,在“食”和“購”的基礎上,積極發展“夜展、夜游、夜秀、夜娛、夜體”等多種消費場景,形成夜間消費新形態;激活夜間消費氛圍,支持各地簡化實體店外擺審批手續,打造特色夜市。
旅游消費和文化消費是另外兩大潛力領域。
旅游新模式不斷出現,一方面,近距離、高頻次的本地游、周邊游增長較快,另一方面,暑期避暑游、親子游、研學游等旅游需求加速釋放。“IP內容+場景”引領旅游市場增長,“淄博燒烤”、“貴州村超”等原創IP、環球影城、迪士尼等度假區品牌均成為旅游熱點。
文化消費成為消費升級的重要方向。演唱會、音樂節熱度飆升,數字文娛消費發展迅猛。張威提供的報告顯示,1-6月,全國營業性演出場次19萬場,同比增長400%。演出票房收入近169億元,同比增長673%。觀眾達6223萬人次,同比增長了10倍。
體育運動消費領域也具有較大消費潛力。
根據《“十四五”體育發展規劃》,到2025年,我國體育產業規模將達到5萬億元,居民體育消費總規模超過2.8萬億元。目前,健身休閑、競賽表演、場館服務、智能產品和服務等體育產業各門類均有較大增長空間。
張威建議,政府和企業要推進體育公園、全面健身中心、公共體育場、社會足球場、健身步道等戶外運動服務設施建設,運用5G、AI、VR等技術的智能體育產品還比較欠缺,支持業余體育俱樂部舉辦賽事活動,發展在線健身、線上賽事等新業態。
此外,針對三大人群的消費領域具有較大潛力。它們分別是Z世代新消費、中高收入群體和老年人口的需求。
Z世代人群具有較強的購買力,智能家電、國潮品牌和破圈創新的老字號產品、沉浸式的新型消費體驗都吸引了大量的人打卡。今年618期間,掃地機器人和智能投影儀行業成交額同比增加,此類家務減負、前沿科技體驗等家電產品有助于滿足Z世代年輕消費者的精致消費需求。張威的報告顯示,2019年至2022年,線上線下購買國潮相關商品的消費者數量大約增長了74%,其中Z世代消費占比超過7成。
中高端收入人群占總人口比重進一步提升。今年2月,要客研究院發布的《2022中國奢侈品報告》顯示,中國奢侈品市場的銷售額達9560億元,在全球奢侈品市場占比高達38%,依然是全球奢侈品消費最重要的力量。
在我國養老服務體系中,移動馬桶、助步器、護理床等適老化商品能幫助不同功能障礙級別、不同自理能力的老年人實現安全獨立生活,卻具有較大的需求缺口。此外,老人對社交娛樂、體育健身、旅游的消費需求在逐步提升。
對此,張威分別建議,對Z世代人群,要增加智能商品的供給,加大國潮品牌的培育和支持力度,跨界融合發展消費場景;對中高端消費群體,要促進民族品牌和國際標準接軌,全面提高日化、服裝等產品的質量和檔次,充分借鑒海南離島免稅店的成功經驗,合理擴大免稅店在各省份的布局,并優化調整跨界電商消費品進口種類;對老年人,要以政府、社區與集團采購等方式普及適老化商品,鼓勵各地舉辦適老化博覽會來推動相關商品的研發和制造,支持發展老人健身房、老年百貨、老年KTV、老年用品商業街等新業態和場景。
夜間經濟成領頭羊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在8大重點領域中,夜間經濟融合了多領域,成為領頭羊。
夜間經濟帶動職業生態圈圖 圖源:艾媒咨詢
這從夜間經濟帶動的職業就可以看出。艾媒咨詢提供的職業生態圈顯示,從事夜間工作、夜間消費和夜間管理的工作或機構近40種,包括足浴工作者、網約車司機、夜班工人、深夜健身房、酒吧工作者、消防安全、公交工作者、數據洞察分析、社會服務工作、執照辦事處、藝術家、運動員、學生、開發商、監管者等。
這是由夜間經濟表現出的業態決定的。今年6月,艾媒數據中心根據近2000個樣本調研計算得出,2023年中國居民夜間時段業態參與指數最高的分別是線上線下購物、餐飲宵夜、休閑娛樂和出游出行。
由此可見,夜間經濟和旅游、文化、體育、中高端消費甚至Z世代人群消費密不可分。
艾媒數據中心統計,2023年中國居民文娛消費在晚6-9點的人數占比高達64.8%,在所有時間段居第一。在晚間,樣本人數中7成以上的人選擇線上文娛活動是看電視劇和電影,有6成的人同時刷短視頻,有46%的人聽音樂,42%的人刷直播,31%的人打游戲,20%的人刷微博;線下,5成的人去電影院看電影,有45%去運動健身,40%的人參加聚會,有3成選擇了去書店,15%的人參加音樂節,還有15%去玩密室逃脫,11%在玩劇本殺。
統計結果顯示,和去年相比,2023年,中國居民整體及夜間參與文娛活動的人數增加了45%。
從參與線下夜間旅游的情況來看,樣本中有68.7%的人參與了夜游觀光和游船,63%的人去吃夜市或商城堂食,57%的人去商場和步行街購物,30%的人去看了夜間博物館或展覽,還有24%的人去聽演唱會、看燈光秀等演出。
2023年,艾媒數據中心統計的夜間餐飲人數比去年同比增長了46.5%,其中晚上6-9點的就餐消費人數占到全天時段的65%。值得一提的是,從餐飲消費偏好來看,麻辣燙冒菜、快餐簡餐和炸雞鴨脖鹵味排前三位,超過烤肉、漢堡披薩、火鍋香鍋等,夜間的餐飲消費習慣和疫情前發生了很大變化。
正是因為夜間經濟是領頭羊,各大城市紛紛出臺夜經濟相關政策和措施拉動消費。
中國夜間經濟城市發展指數top10 圖源:艾媒咨詢
艾媒咨詢的報告顯示,2023年,中國居民夜間活動最向往的城市詞頻圖上,重慶成為熱詞。從保障度、吸引力、便利度、消費力、美譽度五個指標來看,重慶以總分92.85成為艾媒咨詢評出的中國夜間經濟城市發展指數第一名,后面依次是上海、長沙、北京、深圳、西安、杭州、廣州、廈門和南京。廣州用文化打造夜廣州IP:嶺南文化、紅色文化和都市文化。北京打造品質生活消費圈、特色消費地標和融合消費打卡地。去年8月22日-9月11日,上海夜生活節開幕三周期間,70家重點樣本企業監測周報顯示,營業額均有較高增長。長沙加大資金投入支持老字號發展,目前全市共有老字號企業51家。
“中國夜間經濟消費發展趨勢已由傳統的夜市地攤、酒吧、餐飲、游船、夜娛、KTV向文化演出、商圈、燈光秀、體育賽事、線上消費等新型業態轉變,向健康消費、群體消費、融合消費、數字內容消費、品質消費和下沉消費轉變。”艾媒咨詢得出結論。
聲明:本網轉發此文章,旨在為讀者提供更多信息資訊,所涉內容不構成投資、消費建議。文章事實如有疑問,請與有關方核實,文章觀點非本網觀點,僅供讀者參考。
猜你喜歡
-
游客在進入北京環球度假區時須核驗北京健康
具體如下:北京環球度假區繼續按照相關政府部門的限流要求,以預約入園的形式加強人流動態監測和...詳情
2022-04-28
-
杭州湘湖的草坪人氣很高不少人在這里搭帳篷
湘湖邊亂搭帳篷,煞了春日風景景區出臺最新政策,將設置臨時帳篷搭建區,后續還要增設露營服務區...詳情
2022-04-14
-
南非徐霞客在云南:從行萬里路到吃百碗米線
題:南非徐霞客在云南:從行萬里路到吃百碗米線的文化之旅杜安睿來自南非,是一名國際注冊會計師...詳情
2022-04-10
-
廣州新增3例本土確診病例雙層觀光巴士全部
廣州新增3例本土確診病例雙層觀光巴士全部停運廣州市政府新聞辦公室21日公布的信息顯示,過去...詳情
2022-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