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長讀蘇南》一書中,作者寫到,在改革開放初期,蘇州工業園區曾在探索如何跳出微笑曲線的產業低端時發現,研發投入過低會導致企業的技術能力低、產品結構難以提升;但反過來,提高研發支出并不必然能提升企業的產品結構,推動產業結構升級。因為產業創新是一輪輪的永不止息并且自我強化的過程,一般說來,第二產業由于投資大、沉淀成本高,在市場競爭壓力下利潤不斷趨薄是產業發展的一般規律。對于處在產業價值鏈中附加值較低環節的加工制造企業來說,由于資本積累能力弱,基于現有生產設備而開展的研發工作,往往很難走出對原有技術和產品的路徑依賴,很難打破整個產業價值鏈上既已形成的收益分配格局。
蘇州工業園區選擇了以產業服務創新促進產業技術創新的創新路徑。園區引領技術創新和產業結構調整升級的核心經驗是: 發揮政府在資源配置上的引導作用,以金融平臺和生產性服務業作為政策傳導中介,有效地服務并引領了園區面向未來產業發展的技術創新和產品研發。
核心機制可概括為如下三點。
第一,通過金融創新,彌補成長型中小企業與銀行之間在信用需求與信用供給上的結構性矛盾,促進金融資本“回嵌”于實體產業,用金融業的高收益覆蓋中小企業創新的風險。
第二,以政府財力投資于“產業公共服務”,主要是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建設產業共性技術平臺,克服高技術市場發展初期專用性資產投資不足或競爭不足的問題,幫助中小企業降低企業技術創新的外部成本。
第三,政府引導建立相關及支持性綜合服務平臺,對接有需求的中小科技型企業,提供企業認定咨詢、項目申報咨詢、財稅服務、知識產權服務、投融資服務、上市服務、資產評估服務、 信用服務、人力資源服務、培訓服務、檢驗檢測服務、情報信息服務等專業服務,為中小企業走上創業軌道營造良好的產業生態,構建從以產業資本為核心向以人力資本為核心轉型的產業綜合體。
園區通過產業公共服務引領產業轉型和升級,雖然在經濟總量中這部分占比還不是很大,但園區發展高附加值產業的能力已經得到了顯著提升,至今已匯集了南大光電、吉瑪基因、華為、漢明科技、旭創科技、同程旅游網等2200多家技術先進、具有良好產業化前景的企業,最近幾年,園區的工業增加值率無論是與蘇州市平均水平相比,還是與其他幾家大型國家級開發區相比,都處于比較高的水平。
蘇州工業園區在20世紀初期就已經成功地通過構建先進產業體系實現產業升級,并通過政府主動結合產業管理創新和金融服務創新,同時推進企業技術創新,在金融資本所帶來的不可避免的一般內生性的金融危機——華爾街金融海嘯的席卷下堅守住了實體經濟發展和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的發展道路,成功地應對了風險。
產業集聚對于降低企業的市場交易成本,實現區域內產業經驗的外部規模經濟,具有重要作用。以IT行業為例,園區在幾年的時間內打出了一套 “組合拳”:打造完整的IC產業鏈,吸引IT業上下游廠商入駐,發展光電等IT相關產業和IT終端產品制造業。
到2007年前后,蘇州工業園區已經形成了一條以“IC設計—晶圓制造—IC封裝測試”為核心,IC設備、原料、軟件研發及服務業為支撐,由數十家國際知名企業為龍頭的完整的IC產業鏈,形成了明顯的產業集聚效應。
……
在IC產業鏈的發展帶動下,園區的光電產業也逐漸形成了由液晶面板、偏光膜、背光模組、光電材料和光電專用電子元器件等多個產品構成的較為完整的光電產業鏈。隨著世界液晶面板市場巨頭日本日立、中國臺灣友達(第三)和韓國三星(第一)相繼在園區投資液晶面板項目,東和光電(蘇州)有限公司等一批配套供應企業也紛紛進駐園區,園區液晶面板產業形成了包括顯示材料、面板及組件、產品應用在內的產業鏈。至2005年,園區液晶面板產業總產值達178億元,集聚液晶面板相關企業40多家,成為世界上僅次于日本、韓國、中國臺灣之外的最大液晶面板制造基地。
然而,2009年全球經濟危機爆發,隨著國內的積極財政和貨幣政策拉動國內投資從恢復性增長迅速進入井噴式增長,宏觀經濟在2010—2012年一度出現過熱,但“生產過剩”的長期化這種實質性矛盾并不可能隨著經濟過熱而得到根本解決;新增固定資產投資并無緩解,反而在某些方面加劇了產業資本的困境。
在實體產業中,除了與基本建設相關的領域快速發展、資源型產業可以 “搭便車”在國際金融資本主導的基礎商品價格大幅波動中實現超額收益以外,大部分行業發生了因行業平均利潤率下降而被金融資本排斥、異化的現象。
這個趨勢不僅是對位于蘇州的園區,而且對于幾乎所有以實體經濟為主的沿海工業開發區都是新的沖擊。
從近些年的經驗來看,面對此類輸入型危機造成的三次產業差別,不僅單一國別的宏觀調控無力化解矛盾,甚至失語者們照搬來的理論都無從解釋,只好順勢強調提升第三產業所占的比重,遂聽任甚至迫使資金從實體經濟析出,涌向房地產和金融投機,連鎖性地造成影子銀行及其他形式的高利息借貸泛濫,反過來進一步壓榨實體經濟。
在這種因被動地承載全球金融資本核心區危機轉嫁造成輸入型危機在國內全面爆發的宏觀形勢之下,一般缺乏自主創新能力的工業開發區的入區企業都無力應對外部性風險。
相對地,只有像蘇州工業園區這樣政府主動結合產業管理創新和金融服務創新,同時推進企業技術創新的開發區,才能表現出較強的風險應對能力。
《長讀蘇南》,董筱丹、溫鐵軍著,東方出版社2023年3月出版。
聲明:本網轉發此文章,旨在為讀者提供更多信息資訊,所涉內容不構成投資、消費建議。文章事實如有疑問,請與有關方核實,文章觀點非本網觀點,僅供讀者參考。
猜你喜歡
-
游客在進入北京環球度假區時須核驗北京健康
具體如下:北京環球度假區繼續按照相關政府部門的限流要求,以預約入園的形式加強人流動態監測和...詳情
2022-04-28
-
杭州湘湖的草坪人氣很高不少人在這里搭帳篷
湘湖邊亂搭帳篷,煞了春日風景景區出臺最新政策,將設置臨時帳篷搭建區,后續還要增設露營服務區...詳情
2022-04-14
-
南非徐霞客在云南:從行萬里路到吃百碗米線
題:南非徐霞客在云南:從行萬里路到吃百碗米線的文化之旅杜安睿來自南非,是一名國際注冊會計師...詳情
2022-04-10
-
廣州新增3例本土確診病例雙層觀光巴士全部
廣州新增3例本土確診病例雙層觀光巴士全部停運廣州市政府新聞辦公室21日公布的信息顯示,過去...詳情
2022-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