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city不city?”“去上海過周末!”最近,上海很熱鬧,外國游客隨處可見,從武康路Citywalk打卡,到環人民廣場音樂劇沉浸,從外灘萬國建筑博覽群漫步,到上海博物館和迪士尼觀展嗨玩,各類文化體驗層出不窮,引來了一大波國際流量和點贊。
在代表委員看來,這是上海文化魅力的生動體現,而文化是決定城市“識別度”的關鍵因素。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聚力激發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建設國際文化大都市,努力打造具有世界影響力的上海文化品牌。代表委員建議,深度挖掘開發各類文化資源,豐富文化體驗,打造頭部產品,塑造更具魅力和國際影響力的上海城市IP。
“活起來”還要“火起來”
面對“潑天”的中外游客流量,打造上海文化品牌的重要性更加凸顯。對此,代表委員們有一個共識:好內容是品牌的源頭活水。
“2024年在戲劇觀眾中出現頻率最高的一句話就是:為什么又是上海?”市政協委員、上海文廣演藝有限公司副總裁喻榮軍發現,現在有很多年輕觀眾來上海看戲,以音樂劇為例,2023年全國近萬場音樂劇中有6000場在上海,去年前10個月,全國音樂劇56%的票房來自上海。
上海文化“流量”如何繼續突破?喻榮軍建議,進一步深挖各類題材,注重發揮基金會作用,加強演出劇本和劇目孵化,把巡演變成駐演,與全國甚至全球演出市場進行互動,打造更多的上海首秀、首演,讓上海的演出大碼頭“活起來”更“火起來”。
“去年我們的演出增量還是很大的,演出場次比2023年增加40%,經營收入增加29%。”市人大代表、上海大劇院院長張頌華發現,頭部頂流文化產品很受歡迎,往往一票難求,可以說文化大IP能充分帶動整個行業發展。他建議,要進一步提升上海本土劇目原創開發能力,同時做強上海首演首秀,讓周邊、全國甚至國際觀眾都愿意到上海來,為了一部戲奔赴一座城。
在市政協委員、上海戲劇學院院長黃昌勇看來,世界級的文化品牌一定也是旅游目的地,要把重要的文化藝術節展活動與地標建設結合起來,建議提升劇院、博物館、美術館、畫廊、音樂廳、著名院團和其它藝術機構的地標標識度和對外開放度。
多位代表委員認為,歷史文脈對城市IP有不可忽視的塑造作用。市人大代表、上海圖書館館長陳超說,上海有甲骨文等豐富的歷史文獻和古籍資源,從中挖掘文化意義,申請世界記憶文獻遺產等有很大空間。市政協常委,九三學社市委原專職副主委周鋒建議,構建具有上海特色的工業遺產價值評估體系,充分詮釋工業遺產的歷史文化價值等,加強活化利用。
在討論上海文化品牌打造時,很多代表委員都不約而同提到了同一個關鍵詞:整合。大家認為,當前上海音樂劇、沉浸式演出等不少文化資源以單項來看都很精彩,但尚未形成整體效應,顯示度和效能因此打了折扣,應當變單打獨斗為聚合發力。
市政協委員、景域集團董事長洪清華說,目前,單純以資源主導型的時代已經過去,產品與運營雙主導時代正是當下,未來將屬于場景化時代。上海有世界一流的各種單項文化、旅游、體育資源,但還需要進一步整合運營成世界一流的高質量文旅商體消費產品和場景。
“上海的各類門票就比較‘單獨’,某個劇院或院團自己做純粹的票務銷售,沒有很好地匹配實際需求。”市人大代表、上海春秋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董事周衛紅發現,現在觀眾需求不僅僅是看某一場演出,很多年輕觀眾對周邊演出和產品也有個性化的需求。她建議,上海可借鑒國際先進做法,推出各種組合的“門票+”產品,如加上停車、餐飲、住宿、周邊手伴或者其他演出門票等等,滿足觀眾多元化的需求。
深化與全球市場的互動
在代表委員看來,沒有獨特的文化,算不上是國際大都市;沒有國際影響力,也談不上是文化大都市。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健全“文化出海”政策體系,助力更多文創企業、文化機構到世界舞臺展示上海文化風采。
“現在評彈很受歡迎!”市政協委員、上海評彈團演員陸錦花介紹,去年春節,他們前往新加坡、美國等地演出,還在聯合國開了場音樂會。“大家為什么這么熱衷?離不開我們多年來對江南文化、海派文化的推廣,讓越來越多人看到了非遺文化,喜歡上中國傳統文化。”
在喻榮軍委員看來,上海是一座具有國際視野的影響力的城市,上海文化具有融合性與包容性,這為文化走向國際提供了基礎,與此同時,上海文化產業具有較強的創新力與原創力,近幾年產生了音樂劇、沉浸式演出、脫口秀等新型演藝業態,但與全球市場的互動還應進一步加強和深化。
“現在已經有些原創劇目走到海外,但我們需要更專業的文化演出經紀。”喻榮軍委員說,有了好的演藝環境,演藝的發展才會更加的自發和自覺,并且會成為一種必然,這需要有全方面的調研,也要有科學化的管理和政策。
出海作品,同樣要強調原創。市政協委員、上海交響樂團團長周平說,上交新創的清唱劇《上海!上海!》過去一年陸續在紐約、柏林等地演出,今年還將登陸香港、倫敦。“上海出品的音樂作品,正在由全球不同城市的著名樂團接力演出。作為本地的樂團,我們希望可以成為一個窗口,展現上海的國際魅力、影響力和城市活力。”
從上海走向全球的文化載體,形式也越來越多樣化。市政協委員,市作協黨組書記馬文運提到,多家網文平臺加大了對海外業務的資金投入,利用人工智能翻譯系統推動網文出海。去年一年,上海輸出的海外文學數量和質量均有很大提升,這也是上海國際文化大都市建設的重點之一。
“在深度挖掘中華文化內涵和中華文化國際傳播方面,游戲也具有天然的優勢。”市人大代表、上海莉莉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胡睿說,上海游戲經過近十年發展,已成為全國游戲產業重鎮和世界游戲產業高地,建議持續支持上海游戲拓展海外市場,充分利用游戲的數字技術特點,把優秀的上海文化推向世界。
聲明:本網轉發此文章,旨在為讀者提供更多信息資訊,所涉內容不構成投資、消費建議。文章事實如有疑問,請與有關方核實,文章觀點非本網觀點,僅供讀者參考。
猜你喜歡
-
游客在進入北京環球度假區時須核驗北京健康
具體如下:北京環球度假區繼續按照相關政府部門的限流要求,以預約入園的形式加強人流動態監測和...詳情
2022-04-28
-
南非徐霞客在云南:從行萬里路到吃百碗米線
題:南非徐霞客在云南:從行萬里路到吃百碗米線的文化之旅杜安睿來自南非,是一名國際注冊會計師...詳情
2022-04-10
-
廣州新增3例本土確診病例雙層觀光巴士全部
廣州新增3例本土確診病例雙層觀光巴士全部停運廣州市政府新聞辦公室21日公布的信息顯示,過去...詳情
2022-03-22
-
北京環球度假區將開啟環球中國年在表演隊伍
北京環球度假區將開啟環球中國年北京青年報記者從北京環球度假區獲悉,2022年1月22日至2...詳情
2022-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