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化城市群空間功能分工是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關鍵。在過去的時期內,中國區域間經濟發展失衡的原因很大程度上來自于空間經濟發展的規律。在經濟發展起飛階段,生產要素向一線城市和區域型大城市匯聚,形成了以少數重點地區帶動整體經濟增長的發展模式。這種“虹吸效應”導致了城市間的發展差距加大。
近年來,隨著大城市經濟集聚程度的提高,生產成本的空間差異催生了生產要素從中心城市向外圍城市擴散的需求。交通和通信基礎設施的改善降低了產業在城市之間的遷移和交流成本。因此,以管理和研發為主且能夠集約化利用土地空間的生產性服務業聚集于中心城市,而對成本較為敏感的制造業則分布于外圍城市。這種空間功能分工格局逐步形成,中國城市分工模式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即從“工業分工”向“功能分工”的轉變。
特別是在當前高度信息化、全球化以及國內大循環不斷被強調的時代,經濟活動在超越城市個體的更大區域范圍內不斷經歷著空間重構,城市間的要素流動更加頻繁,功能聯系持續提升。以城市網絡為主體、以功能分工為依托的區域協同發展新模式日益凸顯。
為了促進制造業的有序轉移,工信部、發改委等10部門于2022年3月聯合發布了《關于促進制造業有序轉移的指導意見》。該指導文件中明確提出,大中城市應主動承接超大特大城市產業轉移和功能疏解。因此,城市群空間功能分工既是我國區域經濟布局的重要發展趨勢,更是將成為促進我國區域協調發展的重要手段。
在發展成熟的城市群中,中心城市的生產性服務業比較發達,生產性服務功能逐漸成為其發揮外向作用的主導功能;而外圍城市則以不同類型的生產制造業為主,其生產制造功能的專業化程度也呈強化趨勢。城市群空間功能分工的深化有助于根據不同城市的比較優勢將產業在城市之間進行精細化地分配,這不僅增強了城市群中產業結構的完整性,還能夠通過突破城市之間局域化分工模式強化城市之間的連鎖關系。這種城市群空間功能分工的深化使得城市群的經濟增長方式從單一聚集為主向多元聚集與分散相結合為主轉變,最終形成錯位發展、互利共贏的城市利益共同體。這將有利于加快實現區域協調發展。
聲明:本網轉發此文章,旨在為讀者提供更多信息資訊,所涉內容不構成投資、消費建議。文章事實如有疑問,請與有關方核實,文章觀點非本網觀點,僅供讀者參考。
猜你喜歡
-
游客在進入北京環球度假區時須核驗北京健康
具體如下:北京環球度假區繼續按照相關政府部門的限流要求,以預約入園的形式加強人流動態監測和...詳情
2022-04-28
-
杭州湘湖的草坪人氣很高不少人在這里搭帳篷
湘湖邊亂搭帳篷,煞了春日風景景區出臺最新政策,將設置臨時帳篷搭建區,后續還要增設露營服務區...詳情
2022-04-14
-
南非徐霞客在云南:從行萬里路到吃百碗米線
題:南非徐霞客在云南:從行萬里路到吃百碗米線的文化之旅杜安睿來自南非,是一名國際注冊會計師...詳情
2022-04-10
-
廣州新增3例本土確診病例雙層觀光巴士全部
廣州新增3例本土確診病例雙層觀光巴士全部停運廣州市政府新聞辦公室21日公布的信息顯示,過去...詳情
2022-03-22